中国传统二十四气节
大暑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东汉刘熙的《释名》解释,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气极脏,也就称“龌龊热”。《历书》里记载,“大暑,斯时天气甚热于小暑,故名大暑。”
7月22日
大暑
大暑通常表示天气酷热,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来到了。每年公历7月22日或23日,太阳运行到*经度时为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极端的高温天气。晴朗时,经常骄阳似火,酷热难耐;阴雨时,则闷得让人难以喘气。
1.饮食调养----多酸多甘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困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
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生活中可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食物,如:绿豆、冬瓜、苦瓜等。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大
暑
2.静心养生---防“情绪中暑”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心理学家称为“情绪中暑”。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我们越要心静,尽量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不要生闷气,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感到心烦意乱时可以想想一片绿林、一片蓝天等,平静一下心情。
3.运动养生---宜散步
由于天气闷热,不适合做太大的运动,尽量少出门,即使是要出门也不要让自己置身于露天环境之中。但健身还是有必要的,可以排除湿气,你不如在早晚温度稍微下降的时候出去散散步,也能达到健身的效果。
大
暑
4.中医特色调理
拔罐--拔罐疗法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泻热,具有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我院中医科常见特色火罐疗法有:平衡罐、温灸罐、扶阳罐等。
督脉灸--督脉是总督,督促人体精、气、神,为“阳脉之海”汇聚了全身经脉的阳气,并把这些阳气输送、布散到全身体表的肌肤腠理之处,发挥温煦机体,抵御外邪的功能。督脉可以沟通全身经络,通过艾灸督脉的综合作用激发协调诸经,发挥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抗御病邪,调整虚实的功效,从而达到预防保健的目的。
汗蒸--汗蒸主要是通过排汗的方式,将体内的湿气或者是邪气排出体外,而起到保健的作用。汗蒸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开始应用,它归属于中医的汗法。《内经》记载:“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古人认为汗蒸可以解表,祛湿,利水肿。汗蒸的能够提高人体的正气,驱除人体的邪气,对身体能够促进循环以及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提高正气。还可以疏通皮肤毛孔,增加皮肤弹性,延缓紧张情绪,美容养颜,祛斑,调整亚健康状态。
-(中医科)
-(阳朔国医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