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的健康医者的追求“出院后,近期你要尽量避免剧烈的体育锻炼,如打篮球、打羽毛球等,都可能增加髋部肌肉负担导致急性发作,平时还要注意坐姿,记得定期来复查,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来院找我们。”医院的下沉骨伤科专家陈小刚主任对患者耐心地叮嘱着。52岁的李先生是一名腰椎间盘突出伴随右下肢疼痛的患者,去年12月份因为右侧腰腿部疼痛来过陈主任的门诊,经过3周的治疗,腰腿痛明显缓解。今年3月初的一个晚上,因突发左侧臀部剧痛并向左小腿放散不能行走,以为椎间盘突出再发,第二天,疼痛无缓解拄拐来我院,经陈主任仔细询问病史与查体结合检查发现,该患者并不是腰突症复发,脊柱无压痛,左侧臀部深压痛并向左下肢放散,这是梨状肌综合征,引起臀部疼痛无力,症状严重时左侧大腿、小腿和足也出现疼痛和麻木。住院后,经过陈主任、主管医师吴仁文及全体骨伤科医护团队10余天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痊愈,轻松自如步行出院。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他特意制作了一面“杏林春满”的锦旗来感谢骨伤科全体医护人员,他说:“多谢骨伤科医护人员精湛的技术和贴心的护理,减轻了我患病的痛苦。”tips:什么是梨状肌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是由梨状肌压迫坐骨神经导致的坐骨神经痛(sciatica),在临床中常被忽视或误诊,可“伪装”为其他常见的躯体功能障碍,比如椎间盘炎、腰神经根病、骶髂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使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变得复杂。据估计,至少6%被诊断为患有腰痛的患者实际上患有本病。传道授业解惑是双下沉的意义传道授业解惑不仅是老师的使命,也是每一位参与“双下沉”的医护人员的职责。只有把他们多年来在临床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最基层的医护人员,才能真正从基层提升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便捷的帮助。在下沉的半年里,陈主任针对分院骨伤科的实际情况,通过每周定期集中学习,与平时的疑难病例分析、教学查房、脊椎微创手术的示例、组织指导重症病例抢救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规范诊疗行为,加强技术培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全面提高了分院骨伤科的诊疗水平。
分析疑难病例
业务学习
查房中分析损伤机制
心和情感一起下沉
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来势汹汹,才刚回杭州没几天的陈小刚因为害怕接下来城际之间的交通可能会比较紧张,因此他年初四就返程回到庆元,医院抗击新冠病*。
由于春节期间,骨伤科仍有几名病友不能回家过年且仍有急诊病人,临床工作仍然不能有丝毫懈怠。为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的防控工作,科学、规范、及时、有效地应对可能发生的疫情,陈主任与科主任吴祥宗多次组织开展疫情应急演练,重点演练住院护理、手术期间的防护措施,春节期间完成3台急诊手术。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仍坚守岗位,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患者提供安全、专业的服务。
参加院防控会议
“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见成效从杭州到庆元县的距离是公里,但在陈小刚的心中,两地之间“几乎没有距离”。半年多以来,公里的距离没有变,但陈小刚变了,他与科主任共医院学科团队的组建,规划骨伤科未来发展的蓝图,从一位“下沉专家”,医院的“专属顾问”。改变,也随之开始。医院的通力合作下,他一步一步提高科内专业诊治能力,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利用业余时间制作课件,定期为医务人员上课,将最新的微创治疗理念和药物用法带到基层;他利用“双下沉、两提升”的*策,开展了高位胸椎椎体成形术(危险系数较大)、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B超引导下大腿内后侧巨大血肿清除等微创手术,让许多患者“足不出县”就可以得到治疗。
高位胸椎微创手术
五年来,医院充分利用本院的优秀人才和资源双双下沉,在我院开创多项临床新技术项目,并多次开展省级以上继教班,从临床和学术方面大力提升了我院骨伤科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科室已常规开展四肢、复杂关节内骨折切复内固定术,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脊柱骨折后路内固定术,椎体成形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等,3,4类手医院纷纷“看齐”,这些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但在陈小刚心里,依然延伸出新的“小目标”。他希望将“下沉”带到基层医共体的分院里,提升基层乡镇卫生院的学科建设能力,把最新的医学常识带给那里的百姓。陈小刚说:“来之前他认为“下沉”就是单纯的坐诊看病手术,这半年多他对‘双下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沉的不只是人员和资源,更重要的是把心和情感一起下沉到基层。”
来源:骨伤科
编辑:陈晓鋆
责编:吴起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