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状肌综合征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我国中高职升学衔接的利弊及有效衔接的主要因素分析19054
TUhjnbcbe - 2020/6/16 10:41: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我国中高职升学衔接的利弊及有效衔接的主要因素分析


摘要:在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如何做好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工作,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也关系到职业教育是否能够健康的发展,这也是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中国论文


关键词:中高职升学衔接 有效衔接 影响因素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两个教育性质相同的不同的阶段和层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承担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责任。我国中高职升学衔接有四种不同的方式,其各有利弊,本文对其进行分析。


一、四种中高职升学衔接的利弊分析


(一)单考单招模式的特点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其构建速度在不断加快,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连接,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单独考试招生模式有利于就业班校企合作,与企业的培训计划,根据需要制定专业的人才,专业课程的开发,该项目的实施来进行教学,实习;进入一流大学校合作,凝聚力和高职院校的专业深度,制定高职人才培养的集成方案,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方法的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改革方案之间的连接,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平台,系统建设之间的联系,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建立人才“立交桥”。


(二)五年一贯制模式的特点


这种衔接模式是指以五年一贯制为主,主要招收初中后毕业生进入职业院校学习五年。并且在这五年的学习过程中,实行分段组织教学的方式,前三年的学习时间为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主要学习一般的专业能力知识和文化基础课,以公共课的教学为主;后两年的学习时间为一个阶段,这段时期主要对象是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以专业课的教学为主,对专业技术理论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这种五年一贯制衔接模式中,由于招收对象主要是参加统一高考的初中毕业生,生源的质量相对比较稳定,基础差不多都相当,因此,对这类学生进行教学可以采用统一的教育教学计划,具有一定的办学优势,容易出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以便于形成稳定的专业思想、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且能够较好的保证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三二分段模式的特点


这种衔接模式是指在中等职业学校完成学习的毕业生,通过招生考试的形式进入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例如:对口招生考试,是一种“3+X”考试的形式,学习年限一般为 2-3 年,称这种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院校的衔接模式为“3+2”或者“3+3”模式。在这种“3+X”考试中,其中 3 指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三门文化基础课,X 指的是综合专业科目。文化基础课是由省级教育行*主管部门统一进行出题,综合专业科目考试由参与招生高等职业学校进行出题。这种情况可以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有利于培养高一级的职业技术人才;而且在这种模式下,招收高中毕业生,他们普遍缺乏职业教育的心理准备,学习文化课“吃不饱”,而对于专业课程却又无法深入学习,这是在普通高中毕业生有很大的不同,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高中学生文化基础课程的毕业生,从专业实践能力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应该是不同的,这应该引起重视在分段连接方式问题。


(四)成人高考、高自考模式的特点


成人高考和高自考的模式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限制条件比较少,可以更大程度上满足入学学生自身的需求;从节约教育资源的角度看,可以有效的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教学效率;第三个特点是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为中职毕业生提供继续教育的新途径,在终生教育体制的构建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这种衔接模式,可以有一个基本标准为达到这个标准的学员提供一个准入平台,可以让他们更公平更顺利的接受更高等教育,以实现中高职升学的顺利衔接。


二、影响我国中高职有效衔接的主要因素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许多课程都是重复的,不能反映进取的专业技能。一些高职院校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教学内容创新,停滞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培训的重复问题。如果有些学生没有进行过,*治,英语,数学课程的教学,两年的高职重新学习这部分内容。一些学校甚至出现在实践培训和专业技能方面,其水平还不能达到职业技能培训的现象。


(二)专业设置不合理


专业设置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也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很多学校在专业的设置过程中,没有考虑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照搬其它地区或者以前的一些专业进行设置,不仅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无法为本地提供适用的一线人才。目前来看,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文化课的设置上是沿袭之前的教育课程,有传统的设置科目,比如数学,外语和语文等,但是在专业课的设置上,基本趋于理论研究,而且专业科目设置比例和种类都偏少,不能满足中等职业专业院校的要求。而且在专业课设置上没有传承性,有一些学生在中升高等职业学校的过程中,中等学校的专业知识完全不能在高等职业院校中进行沿袭,浪费了很多教学资源。


(三)课程标准不统一


课程衔接在整个衔接过程中非常关键。在高职课程的衔接问题,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从目前的衔接课程发展职业教育从根本上仍然属于跨学科中心课程结构模式,仍然是三段式主体形式。另一方面是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是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不照顾学生的差异,忽略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近年来,我省已逐渐开始注重课程衔接的问题,但由于相互连接的未开发国家课程,课程的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没有真正的连接,有许多相互重复的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 [1]张守祥.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制度研究[J].教育研究.2012(07):5-8. [2]吕江毅,刘敏杰.“3+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1):121-125.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国中高职升学衔接的利弊及有效衔接的主要因素分析19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