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有句老话“百练走为先”
步行是个很好的运动
而且随时随地都能走
不仅能锻炼身体
还能预防各种疾病
但是
健康专家说
不正确的走路姿势
不仅会带来痛苦的徒步体验
而且严重还会引发各种疾病
缩短你的寿命
关于徒步知识你知道多少
内幕深不可测
看完都要吓一跳
看看下面这几种走路的方式
你到底中了几招
”4个标准说明你的徒步是无效的▼
1、你没有流汗
如果你身体没有湿到需要换衣服,或是脸部、额头都没有冒汗,那么你很可能并未达到最大心跳率的75~80%,这是最理想的有氧运动的心跳区间,关解释。她进一步解释,假设你步行30分钟,你必须有10~15分钟的心跳率是在这区间内,才能达到运动效果。
2、你还能一边说话一边走路
运动时有个伴总是比较不孤单,但要注意,如果你能一边走,一边还能讲完一句话而脸不红气不喘,那你可能得再增加强度了。不妨试试快慢交替走。例如快走1分钟,慢走2分钟,如此交替进行,不仅有助消耗更多热量,而且也比较不易受伤。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一项小型研究指出,比起步行时保持相同速率,改为“快慢交替”的走法,更可帮助糖尿病患者有效率地控制血糖。
3、你一直觉得没有看到成效
这是最直接的判断依据。不过与其因此灰心丧志,不如就当成一项指标,提醒你:该做点改变了!
洛杉矶个人教练凯莉(SarahAnnKelly)建议,不妨将以前一天一次的步行拆成一天两次;“一天有两次的时间提高心跳率,将有助增加燃脂效益”。
4、走完后不累,不酸痛
没有酸痛、没有疲倦感,就表示你的强度不够。关也提到,不要误以为步行完不累不酸,就表示你的肌肉很强壮,“即使是平常走路,也应该要会累,才能真正达到运动效果”。关建议,可以改走上坡,这样就能在不用加快速度的情况下,锻炼到小腿、大腿、臀肌等肌群,同时有效增强心血管功能。提醒一下,下坡时为了避免膝盖可能的伤害,步伐要变小。
走路是和缓的运动
必须走得够久
并达到一定强度
才能发挥效益
走路的过程中
徒步的方式会直接影响你的身体健康
下面这些错误的走路方式你中了几个
8个危害生命的错误走路方式▼
1、驼背型
容易导致腰痛、大腿肌肉痛、肩膀酸痛
这类人不仅背部弯曲,连肩膀和脖子也会向前伸。现代人经常使用电脑,大部分时间身体向前倾,时间长了后背的肌肉就变得僵硬,脊椎的S型发生改变,为了支撑沉重的头部重量,脖子及腰部便承受相当大的压力,容易导致腰痛、大腿肌肉痛、肩膀酸痛。
2、反腰型
腰部会产生沉重、疲劳感
这么走路乍看之下背脊挺得很直,显得有精神,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的腰部却是朝后方反折的,这多是由腹肌及背肌不平衡造成的,常见于腹肌较弱的女性。用此种方式走路,腰部会产生沉重、疲劳感。
3、螃蟹型
导致膝盖和髋关节疼痛
走路时腿朝外弯,常见于腿部肌肉特别粗壮的男性及骨盘松弛的女性。这种走路方式通常和骨骼歪斜有关,时间长了会导致膝盖和髋关节疼痛。这类人走路时要尽量让脚尖朝前迈出。
4、屈膝型
躯干肌肉陷入老化的恶性循环
多见于年纪大的人,主要是因为躯干肌肉整体性衰退,呈现无法支撑的状态,导致膝盖弯曲,需靠大腿前侧肌肉支撑。如此一来,腹部深层的髂腰肌更加衰弱,躯干肌肉得不到锻炼,陷入老化的恶性循环。
5、左右倾斜型
导致单侧脚踝痛、膝盖痛
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用的一侧手脚,因此肌肉的发达程度不平衡,会使骨盆左右倾斜,而身体为了取得平衡,全身骨骼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走起路来左右倾斜,时间长了会导致单侧脚踝痛、膝盖痛。这类人尤其要注意,不能长时间用一只手拿重物,或是单腿站。
6、步子太大型
对膝关节不好的人来说,会加重关节损伤
很多人觉得迈着大步走路“雄赳赳、气昂昂”,是精神好体力好的表现,尤其老人锻炼的时候,更容易大步走路。其实,这样的姿势也会伤身体。这种姿势走路,脚掌的缓冲力变差。
7、不摆臂活摆臂幅度过大
影响速度与造成拉伤
如果走路时不摆臂,行走的平衡性就会受到影响,容易“顺拐”,甚至摔倒;如果摆臂幅度过大,一则会影响速度,二则会导致上臂过于疲劳,甚至拉伤。
8、内外八字型
导致膝关节疼痛以及加速关节退化
内八字走路容易积聚压力在脚踝外侧,从而造成关节炎,走路内八久而久之就成了O型腿。外八字则会让膝盖外移,双腿变成X型,两者都容易导致膝关节疼痛以及加速关节退化。
错误的走路方式对身体有极大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走得健康呢?
正确地走路,上体伸直,
身体的任何部位都不过于用力,
心情舒畅,步伐轻松,飒爽英姿。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小超简单说说正确走法的8个要点。
8个延寿的正确走路方式▼
1、上体伸展
胸和腰稍向前突出
上体笔直,下巴前伸,高抬头,两肩向后舒展。这样,脊柱伸直,轻微呼吸时,腹部稍有起伏。用这种姿势走,你会觉得是用胸走、用腰走。因为走的时候,胸和腰稍向前突出。
这种姿势与那种直通通像个棍似的直立姿势不同,它要求上体稍向前倾,走起来飒飒有声。
2、伸直膝盖
大步走必须伸直膝盖
展开膝盖,并非僵硬、不灵活,而是使伸直的膝盖在不受力的情况下行走。膝关节伸直了,步伐变大。大步走必须伸直膝盖。至于步幅到底多大,应使你觉得舒服为好。
3、脚跟先着地
身体重心落在脚跟上
再将身体重心移到脚尖前脚着地时,脚跟先着地,身体重心落在脚跟上。然后,身体重心由脚跟通过脚掌向脚尖方向“滚转”,最后到达脚尖。
4、脚向正前方迈
后腿要伸直
上体伸展,膝盖伸直,走起来脚自然向前迈。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后腿要伸直。腿伸直,膝盖伸直,前脚自然向正前方迈。前脚向正前方迈出,脚的内侧足迹形成一条直线。
5、摆胳膊
摆胳膊对走也很重要
摆胳膊对走也很重要,时常会看到一些人,走路时,两手插在衣袋里。这种走法不对。这样走两肩收拢,走起来松松垮垮。胳膊摆得好坏,还要看手与脚的动作是否同步。因为在走这个动作中,手与脚,或者说胳膊与腿有密切关系。
6、选对好鞋
鞋子的避震功能仍然很重要
步行虽然是低冲击运动,但鞋子的避震功能仍然很重要,慢跑和步行的运动方式很接近,慢跑鞋能承受更高的冲击,因此拿来步行也很合适。其他像质料轻、透气、柔软,也都是一双步行鞋的基本条件。
7、调整速度
随时调整步行的速度
步行刚开始的5分钟内,以缓慢的步伐帮助自己暖身。接下来,稍快的小步伐可以燃烧更多卡路里,试着维持这种速度走个2、30分钟。骨松学会常务理事陈芳萍表示,根据研究,步行速度达每小时4.8~6.3公里,相当于每分钟90~步,持续15周就能有效提升总骨密度0.4。
8、走路结束后的伸展
伸展可帮助放松肌肉,并加速代谢废物
站姿前弯:双腿打开与骨盆同宽,双手在背后交扣,肩关节往后收,然后身体前倾,头部尽量靠近大腿,两手臂往前推。膝盖微弯,保持弹性,双脚踩稳地板,臀部尽量往上推。停留10个呼吸。
下犬式:四足跪姿预备,臀部上抬,让臀部、肩膀、手臂一条直线。大腿后侧肌肉如果太紧,膝盖可以微弯,脚后跟尽量往下踩。停留10个呼吸。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最好的药物是时间
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走路才是最好的药
掌握正确的走路方法才能让身体延寿10年!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