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状肌综合征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个案精讲慢性下背痛病例分析
TUhjnbcbe - 2021/1/6 21:36:00
白癜风能治吗         http://pf.39.net/bdfyy/zqbdf/181213/6712021.html

学在泰职IDtzpcyxykf

患者基本资料

患者,女,29岁,右侧下背痛5年之久,主诉久坐或久站偶尔会感觉右侧腰臀到大腿酸痛,无法确定何种动作会加重或缓解症状。有滑雪跌倒记录,以往影像检查未发现结构上问题。患者工作以办公室工作为主,需要久坐。希望获得居家运动与自我康复建议。

检查与测试

1.观察

姿势评估,站立位发现患者腰部右侧前屈弧度比左侧大,切向左侧偏移。坐位时,髋关节屈曲不足,右侧臀部较左侧向前,所以骨盆呈后倾状态。

2.触诊

右侧腰方肌肌张力较高,右侧腰方肌、骶髂关节、梨状肌以及大转子有压痛,且右侧髂骨较左侧高。

3.疼痛状态

疼痛主要在右侧腰臀部,有时回到右侧大腿外侧,疼痛指数为7/10(VAS),疼痛为间歇性,久坐或久站超过一小时会诱发或加剧疼痛,有时改变姿势或站起来走一会可缓解。

4.动作测试

患者在脊柱前屈、向右旋转和向左侧区到底都有疼痛产生。若做重复的前屈,则疼痛会减轻,造成此现象可能因腰部肌肉的紧张,牵拉降低了肌肉的紧张,使得疼痛减轻。

5.柔韧性

右侧腰方肌、两侧股四头肌、梨状肌和髂胫束呈现柔韧性不足。髋关节活动度正常,但右侧的终末感觉弹性较差,给与过渡压力不会引起疼痛。

6.肌力及肌耐力

MMT结果为右侧大腿外展肌力比左侧略差(右/左:4/5),做重复的大腿外展时,肌耐力右边比左边差。

7.神经测试:无异常

8.特殊测试

直腿抬高测试(SLRT)阴性

4字试验阴性(patricktest)阴性

单脚站立测试(OneLegStandingTest)阴性

说明无骶髂关节方面的问题

9.功能性活动

患者久坐或久站会引起疼痛,进而影响到工作、交通和娱乐。患者工作需要长时间坐在办公室里,搭乘长途交通工具不耐久坐,影响出游意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12分(24%),属于轻度失能。

10.环境与个人因素

患者办公室为较标准办公室,椅子高度可调整。患者教育程度硕士,未婚,工作忙碌,没有运动健身习惯,但愿意接受运动建议,并可配合进行居家运动康复。

图1: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因排版需要不完整)

小结

1.根据评估与测试发现患者的慢性下背痛主因:右侧下背姿势不良引起的肌肉及软组织疼痛。

2.尚未有关节病变及神经问题。

3.右侧腰椎前突弧度过大,肋骨上升,使得竖脊肌与腰方肌长时间处于紧绷状态,导致肌肉酸疼,这可能是髋关节柔韧性不足使得腰椎必须代偿所致。

4.髋关节柔韧性不足的原因,可能来源于滑雪跌倒病史,其髋周软组受损导致的伸展性下降。

诊断

髋部与大腿拉伤(hipandthighsprain)(陈旧);

姿态损伤(impairedposture);

下背痛伴随动作协调障碍(chroniclowbackpainwithmovementcoordinationimpairments)。

ICF框架及分析

介入策略建议与目标

美国物理治疗协会(APTA,AmericanPhysicalTherapyAssociation)的下背痛介入策略建议

1.神经肌肉再教育;

2.要不动态稳定控制;

3.徒手或韵达治疗改善活动度不足区域的治疗或活动;

4.改善腰椎骨盆区域的肌力和肌耐力不足;

5.疼痛处理策略。

短期目标(3个周)

1.增加右侧髋关节柔韧性,使能维持较对称的姿势;

2.疼痛分数由7分降到5分以下;

3.在不增加疼痛的情况下,可维持1-2小时的坐姿。

长期目标(3个月)

1.髋关节柔韧性正常;

2.疼痛分数降3分以下;

3.可维持超过3个小时坐姿。

康复方案

1.超短波:80-mA,15-20分钟,中频电:腰背止疼处方,15-20分钟。

2.髋区肌肉牵伸:髂胫束、腰方肌、股四头肌、梨状肌。每块肌有效牵拉须持续10秒以上,重复5-10次,每天一次。

3.姿势训练:

包含脊柱、骨盆的姿势,以肌肉用力少,关节负载轻为标准。

先由坐位开始,指导患者找到正常的脊柱位置,并且维持住;前后动骨盆,了解骨盆前后的运动范围,最后让身体重量调整在两侧坐骨上(如果骨盆过度前倾重量偏向耻骨,如果过度后倾重量偏向尾骨),使患者有从颈椎到尾椎都觉得拉直,足部注意足跟负重而非脚前掌。(叮嘱患者注意日常坐姿,每天利用工作空闲进行)

4.核心肌群训练

a.收小腹

b.在不稳定面上做动作

c.诱发核心肌收缩:用弹力带从后往前围绕患者腰部(髂棘上方一点),弹力带向前拉,诱发腹横肌收缩用力维持姿势稳定;只拉单侧造成腰椎旋转,诱发背部深层肌肉需用力维持姿势。

d.站姿下动态重心转移核心控制训练(如图4所示,不要有身体旋转和前后倾的代偿)

5.下肢肌力和肌耐力训练

a.结合骨盆带(pelvicgirdle)的双桥运动(bridgingexercise)(骨盆带采用力量较大的弹力带,力量选择可采用12-15RM,即患者可做12-15次重复为限度,可让患者做8-10次/组,一天1-3组)。

b.结合骨盆带(pelvicgirdle)的蛤式运动(clamexercise)运动量同上。

c.站姿下骨盆带阻力训练(如图5)。(下肢肌力训练依据为Kendall等人发现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其髋关节外展肌群肌力为常人的68%,经过3周强化肌力训练,肌力增加12%,下背痛减少30%)。

图2:核心稳定训练

图3:核心肌群诱发

图4:站姿下动态重心转移核心控制训练

图5:站姿下骨盆带阻力训练

自测

1.下列哪项不属于慢性下背痛的常见症状?

A.常伴坐骨神经痛

B.疼痛发生在维持姿势一段时间后

C.可能存在腰椎不稳

D.附近区域有活动度不足

2.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治疗原则,长期效果最显著的应该是

A.避免引起疼痛的活动

B.脊柱松动术

C.仰卧起坐与背肌肌力训练

D.深层核心稳定控制训练

KEY:1.A2.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个案精讲慢性下背痛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