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状肌综合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及声像图特征
TUhjnbcbe - 2021/1/18 6:31:00

结节性筋膜炎临床概述

结节性筋膜炎(nodularfasciitis,NF)又称假肉瘤性筋膜炎,是一种肌纤维母细胞瘤样增殖炎性疾病,是起源于筋膜组织的良性病变。年由Konwake等最早报道。

本病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外伤或感染有关。有两个最重要的临床表现:一是迅速生长的肿块,通常在1~2周出现小肿块或结节,病变处可伴有疼痛、麻木或感觉异常;二是肿块通常较小,一般不超过2cm,且病变有自限性。

发病高峰多在20~40岁,好发部位为上肢(特别是前臂屈侧),其次为躯干、头颈部,下肢少见[15]。多为无痛性孤立性结节,体积小,无转移。病变以累及皮下(皮下型)最常见,其次是沿筋膜伸入脂肪小叶间隔(筋膜型),而发生于肌肉(肌内型)者很少见,完全位于真皮者极为罕见。

按照病变结构,NF可分为黏液型、细胞型和纤维型,并与病变时期有关[8_9]。①黏液型,为病变早期,病理显示黏液基质很明显,肌纤维母细胞核呈卵圆形或梭形,核分裂象多,炎性细胞较少,毛细血管位于外围。②细胞型,为病变中期,病理显示肌纤维母细胞、炎细胞、毛细血管增多,肌纤维母细胞核呈梭形,有核分裂,黏液基质一般明显。团块中央及周围均可见毛

细血管,血运十分丰富时,血管分布有一定特征:结节中央血管稀疏而周围有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图1)。③纤维型,病变晚期,肌纤维母细胞较丰富呈长梭形,胶原带明显,可有透明变性,黏液基质少,炎性细胞、毛细血管较少。以上三型的区分是相对的,常同时存在。

图1结节性筋膜炎显微镜下所见

手术切除为最好的治疗办法,不易复发,复发率为1%~2%,并且在切除后不久即可复发。

本专题来自

《乳腺超声与病理诊断》P页

全书分16章、P,硬壳精装,元/册

年8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购买加主编轩维锋

1
查看完整版本: 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及声像图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