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impingementsyndrome,FAI),又称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年Ganz等正式提出FAI的完整体系;潜在发病率极高(正常人群20%潜在发病),中青年人群(20-50)髋部疼痛的首位因素FAI—原发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病变。
1
髋臼撞击机制
因髋关节骨结构不匹配,而在髋关节活动范围终末产生股骨头颈交界区和髋臼边缘的异常摩擦或撞击,导致盂唇和软骨的损伤,进而发生关节退变。
2
FAI的分型
3
FAI诊断三部曲
STEP1病史
中青年起病20-40岁
可能有外伤史髋部扭伤、运动史多为慢性起病
无明显诱因进行性加重数月—数年
多次反复就诊
临床症状
髋部疼痛:“C”sign(腹股沟、外侧、臀部、下腰部)
深部痛、锐痛/隐痛、酸胀感
起步痛、转身痛
极度屈髋和旋转
反复蹲起
久行/久坐
关节弹响
STEP2专科查体
前方撞击试验(FAdIR)
“4”字试验
腹股沟中段压痛
屈伸髋关节弹响(Snappinghip)
直腿抗阻(Anti-resistanttest)
外展撞击试验
STEP3X线片
标准骨盆正位X线片的拍摄:
中心点—耻骨联合(pubicsymphysis)上方2cm内旋15°
标准骨盆正位X线片的评价标准:
尾骨尖距离耻骨联合上缘1~3cm双侧对称
FAI的X线要点:
臼底、髂坐线IIL、髋臼前后缘、颈干角、C-E角、髋臼指数
“8”字征:
髋臼侧骨性异常、髋臼前壁过度覆盖,屈髋时,易撞击前壁,在骨盆正位X线上,髋臼前缘及后缘线交叉呈“8”字形。
髋臼内陷:
正常臼内壁线(F)位于髂坐线(IIL)外侧,F位于IIL内侧,提示髋臼深,整体包容过大,易发生髋臼撞击。
C-E角
正常20-40°;40°过度覆盖;20-25°覆盖不足;20°发育不良
髋臼指数:
正常5°;5°或负值:上壁过度覆盖
Dunnview的拍摄:
屈髋45°;外展20°;垂直大腿根
CAM畸形:
股骨头颈结合区存在异常凸起,视为CAM畸形,是髋臼撞击的重要机制之一。
α角OS(offset)
α>50度,视为异常,提示头颈结合区没有正常收窄正常OS11.6mm7.2mm提示缩短
END文/图:李雨航(查振刚教授团队博士研究生)
编:阿文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