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状肌综合征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提升运动表现促进恢复的训练相关的术语
TUhjnbcbe - 2021/6/8 0:16:00

术语表

腹部肌肉/腹肌——腹部前侧或内侧的肌肉。腹直肌(腹直肌,通常被称为6块腹肌)、腹斜肌和腹横肌构成了整个腹部区域。在普拉提中,这块区域属于能量轴心的一部分。

骨盆底肌——骨盆底肌是骨盆底部的肌肉结构。它属于身体核心的一部分,有助于保持姿势正确和稳定,并与膈肌协同作用。它有助于分散内部器官的重量和压力,并与髋部和深腹横肌的肌肉组织有关。

髂前上棘(ASIS)——骨盆前上方突起的部分。人们经常错误地将它称为髋骨。髂前上棘在仰卧时会很明显,当处于仰卧位时,它往往会显现出来。

髂后上棘(PSIS)——骶骨三角的这一部分从髂嵴一侧的外尖端,穿过骶髂关节到另一侧,并向下连接至尾骨。髂后上棘是骶髂后韧带倾斜部分和多裂肌的附着点。

髂胫束(IT band)——髂胫束的作用是稳定膝关节、协助髋外展。它起于髂嵴的一侧,止于一块叫作阔筋膜张肌(TFL)的小肌肉上。它沿着大腿外侧延伸并穿过膝关节,连接至胫骨。

梨状肌——臀部深处的小肌肉,位于臀大肌的内侧。它从下脊柱沿斜线延伸至股骨上表面。坐骨神经位于梨状肌下方或穿过梨状肌。梨状肌可以带动髋部旋转,并能帮助腿部和脚部向外旋转。

腹直肌——又被称为腹肌或6/8/10块腹肌。它是在腹部前壁两侧垂直延伸的成对的肌肉,其左右两侧的中线被一组叫作腹白线的结缔组织带分开。

腹横肌(TA)——这些肌肉构成了最深层的腹肌,其最有效的激活方式是将肚脐向脊柱方向收缩。腹横肌的作用是增加腹内压和控制腰椎活动。

腹斜肌——沿腹部侧方和前方延伸的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腹外斜肌是最外侧的腹部肌肉之一,从肋骨的下半部分一直向下延伸至骨盆。腹斜肌可带动身体旋转并向侧方弯曲。

骨盆前倾——处于这个姿势时,骨盆的前部下移、后部上移。当髋屈肌缩短并且髋伸肌拉长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站直,双手放在骨盆带上。将骨盆向后倾斜,使脊柱的腰椎部分弯曲,想象自由钟的摆动)。

骨盆后倾——处于这个姿势时,骨盆的前部上移、后部下移。当髋屈肌延长并且髋伸肌缩短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想象自由钟的摆动,倾斜骨盆,使髋部向前移动。

颈椎——颈椎,或称颈部,从头骨底部开始,由7块椎骨(C1~C7)组成。下半部分与脊柱的胸椎段相连。第一节颈椎叫作寰椎,它绕着第二节颈椎的轴旋转。这是负责颈部和头部旋转的区域。颈椎的7根椎骨通过成对的小关节与背部相连,实现了向前和向后伸展以及扭转运动。这些小关节会随着时间推移而磨损,从而导致颈椎管狭窄或骨关节炎。

胸椎——脊柱的胸段由12根椎骨(T1~T12)构成,从肩带的顶部延伸到肋骨底部。这些椎骨牢固地附着在肋骨和胸骨上,帮助身体扭曲和弯曲。

腰椎——腰椎的5块椎骨(L1~L5)是脊柱中最大的未融合椎骨,它们能够支撑整个躯干的重量。同时,腰椎具有高度灵活性,可在许多不同的平面上活动,包括屈曲、伸展、侧弯和旋转。

骶骨——这是脊柱底部位于骨盆后部髂骨之间的三角骨。骶骨的顶部被称为骶骨底,骶骨的底部被称为骶骨尖、尾骨或尾椎,能够固定后骨盆底。骶骨由5块融合的骨头组成,是脊柱中不旋转的部分。

骶髂关节(SI)——骶骨与髂骨之间的骨盆关节。这些骨头由结实的韧带连接在一起。骶骨支撑脊柱,并由两侧的髂骨支撑。身体两侧各有一个骶髂关节。

轴向延长——姿势和脊柱的长度。把它想象成从头顶到尾骨最长的一条线。让脊柱保持自然弯曲,不要使之倾斜或对它产生压迫。

脊柱中立——正常的脊柱,带有其自然曲线。普拉提的练习者应能够认识并达到脊柱中立。脊柱错位会导致肌肉代偿,造成过度的压力、疲劳、疼痛、低效运动和潜在伤害。

骨盆中立——骨盆最自然的排列方式,不前倾或后倾,也不向侧方倾斜。处于这个位置时,骨盆应该是水平的。髂嵴的一侧穿过肚脐到另一侧,向下到耻骨,再回到髂嵴的另一侧,应形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应该是水平的,且不能出现任何倾斜。

仰卧位——面朝上的平躺姿势。

俯卧位——面朝下趴着,或像四足动物一样面朝下跪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提升运动表现促进恢复的训练相关的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