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员严建芬,苏州斜塘街道养护院的一名普通护工,也是一位“矛盾”的养老从业者。
为什么会这么说?
年过五十的严建芬长得瘦瘦小小,说话语调轻柔、笑容亲切温暖……单从外表形象来看,没有人会把她和护理员搭上边;从家庭条件来看,生活小康、家庭幸福,没必要选择又苦又累的养老行业。可她偏偏就是这么不让人“理解”:常常嘴上说着“累死了累死了”,手上的活却不见有一刻停止,心里对老人的爱也未曾有一刻动摇。
护理员严建芬阿姨身上的这种“矛盾”凝聚着的是许许多多养老从业者的缩影。转眼,八年的护理岁月匆匆而过,但她为老服务的脚步却从未停歇。
▲护理员严建芬正在整理床铺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管理团队
在今年全院针对护工护理方面展开的全面改革中,就在所有护理阿姨认为改革多此一举的时候,严阿姨管理下的一级护理区域护理小组云集响应,积极配合院方领导工作,严格按照标准规范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工作,从烫伤预防、跌倒预防、到药品管理、交接班记录表填写等,全部严格按照规范化细则操作。
▲护理员严建芬正在填写工作表单
护理改革工作的初期阶段一定会有不适应和手忙脚乱的情况出现,不和谐和抱怨的声音同样无可避免,更有甚者还会出现抵触心理,对院方的改革工作进程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可严阿姨却对护理阿姨们这样说:“你以为护工很好做的呀,我们要专业、我们要心细、我们要对老人负责。老人们跟我们不一样,有的老人胳膊稍微用点力就断掉了。改革为了什么?为了我们更专业,更好的服务老人!为了能让老人过得更好,我们培训的时候就得更认真!”
“不要等到老人来找我们”
在严阿姨长达八年的护理经历中,坚持的工作方法就是八个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勤巡视,多看看,要做到眼里有活儿,想到老人前面,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要等到老人来找我们”。依照每位老人的护理计划,合理规划时间,几点洗澡、几点喝水、几点上厕所严阿姨都了然于胸。甚至老人的一个眼神,她都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曾经有位一级护理区域的老人说“严阿姨就像是一个陀螺,每天连轴转,我吃药喝水上厕所,什么都不用自己操心,她全给安排好了。”
▲护理员严建芬进行卫生清洁
▲护理员严建芬协助老人起身
今年七月底,一级护理区域新来了一位老人,两次意外摔倒后便长期卧床,后腰位置生出大面积压疮,伤口已经感染化脓流白色黏液,家人四处求医无果,老人饱受病痛折磨,整夜难以入睡,一家人更是把苏州斜塘街道养护院当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入住养护院后,严阿姨依据医生开具的医嘱,第一时间制定老人的服务照料计划,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