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发展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展现新时代医学生的青春风采,第二临床医学院年预见习讲述会于5月29日上午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顺利举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大会,来看看新一代医学生们的昂扬斗志和对未来的畅想。本期我们的主题是知不足而好学。
01
李超
在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听”问诊的过程当中,老师们也给我讲述了许多典型性的病例,这些内容都与我们现阶段的学习相契合,使我意识到,夯实基础是医学道路最重要的第一步。
短短十四天的预见习让我身临其境的见识到了临床医生这个职业的神圣职责,在看到老师们根据患者所描述的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做出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这其中不仅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还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量,我便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将基础知识的根基筑牢,扎扎实实的学习专业知识。医学生和医生的一字之差的区别,其中所做的努力是无法言语的,医学的领域永远没有超纲这一说,这也是终身学习的能力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将在以后的医学生道路中脚踏实地,坚定不移的前行。
02
李佳昊
在我的心里,医院中最特别的科室,它不止特别在悬殊的男女比例和那名为“男士止步”的牌子,医院唯一一个迎接崭新生命的地方,这里充满的,更多是希望,光明,以及美好的未来。在这个科室里,我们要做的更多是等待一个前来这个世界的新客人,为他们的到来保驾护航,成为他们人生中第一批保护神。同时,我们也是每一位妈妈的守护神。
当然,这个世界怎么可能只有这些美好,妇产科最特殊的,就是它同时兼具生与死的感悟。
在这十四天里,我在早上看到过等病人消息而一夜没睡的家属,在妇产科的门口见过因为不想交住院的病房钱而又忍着病痛回去的病人,在手术室的门口见到无数焦急等待询问情况的家属,在这些场景里,我只能做一个旁观者,一个穿着白大褂的旁观者。
穿上了白大褂,就要记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们的责任不只是让病人得到治愈,家属得到短暂的安慰,我们更要考虑到,让他们尽快看到真相,有更多的时间做准备,让这个已经受损的家,继续走下去。见习期间,那是我的白大褂第一次出现在家属通道外面,也是最后一次。我曾无数次回想起那些家属的脸,有害怕,有希望,有无助。我也总是想,如果当时我能有更多的知识,更多的能力,是不是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而不仅仅是一个不甘的抱歉。医学生把中间的学字去掉,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足够的动力去打磨,而现在,我坚信,见习期间那一个个因为能力不足的遗憾将会成为我前进的无限动力,我希望,下一次我的白大褂出现在手术室门口时,我会对那些病人和家属说:“别担心,这一次,我来帮助你们!”
03
董奕君
“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我想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此次预见习之于我的意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预见习就为我们搭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平台。
首先,就这学期我们的系统解剖学课程来说,我们学习了坐骨神经的变异类型。坐骨神经以单干形式穿梨状肌下孔出盆腔的情况占66.3%,而以其他形式出盆腔的占33.7%。预见习过程中,这不仅使我对梨状肌综合征这一病症的了解更加立体,同时也加深了我对课本知识的记忆。再如我们在物理课中学习到的流阻公式R=8ηl/πR^4。我将此公式与我在血管外科了解到的血栓的成因结合记忆。
总而言之,十四天的预见习时光转瞬即逝,而我们的医学学习之路任重道远。我们要秉承“厚德精医,博学笃行”的院训,在第二临床医学院的怀抱里奋力拼搏,力争上游。永不停止前进的脚步,眼里有光;永远轻装上阵追寻梦想,心里有火;永远磨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手里有剑!
04
李瑶
医院的治疗条件相对落后,主要接收乡下患者;况且我所在的老年病科,慢性病患者居多,他们与医生很是熟悉。在这里,我仿佛回到了十年前的乡土中国:患者大多淳朴善良,对医生万般尊重信服;而医生也未像纪录片中所展示的,业务繁忙到无暇顾及诊疗之外的事物,而是能与患者以话家常的形式了解病情、提供方案,营造一种轻松的环境。
在这种环境下,我真正开始对医学产生感性认知,是因为一位患者,一位84岁的老太太。曾听说老太太精神不好,有些疯癫,我特意在查房时经常留意这位老人。可老人出院的那天,她闹着向女儿要手机,一问,是因为我曾和她合影,她想再看一看。于是我将合影打印下来,为老人留下念想。女儿们很开心,老人也逢人便指着我夸,还把两个大苹果使劲往我手里塞.....
这位老人,温暖着我,也让我思考了许多医学以外的问题——老人的处境是很多住院患者面临的——陪床者、来看望的人虽心意已至,却自顾自的聊天,患者作为最需要心理关怀的角色,却与大家有着一定隔阂,被冷落在一角,死气沉沉,独自落寞。
05
廖懋
医院见习的这14天中,我收获颇丰,同时感受颇深。从第一天踏入见习科室的紧张懵懂,到见习结束那天的留恋不舍,我发自内心觉得从事医生这个职业真的是一件神圣又光荣的事,当我看到医院的病痛缠身、医院时的谈笑风生、喜笑颜开,我的内心异常喜悦与欢乐,虽然我并未对他们的病情有什么实际性的帮助,但我为他们的健康恢复了而开心。
通过十四天的学习,医院的部门设置和工作流程,医生职业生涯的特点和性质,但由于见习之前我所学理论知识尚浅,不能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但在之后的见习和实习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到更多,做得更好,把自己培养成一名优秀的医生!
06
刘恒佳
首先,我明白我们未来的职业就是需主动学习。老师曾分享说,作为一名内科医生,在他看病时,最难的反而是一开始的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并非是固定可习得规范的手术。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延伸对疾病认知的边界,让头脑更灵活。
第二点,医院中科室的紧密合作不可或缺,重大手术涉及麻醉科,而会诊更是各专科之间的相互协作。但我们在合作中也要谨记自己的责任,不可完全依赖他人。
第三点,在医院的这些日子,我发现,医院中有太多无力与无奈,医生尊重生命,要在充分判断利弊后,选择最佳手术方案,当然,积极治疗亦或姑息的权利交还给病人和家属。
回顾预见习的时光,我感到自己的知识太有限,后悔自己在前期的松懈,犹记预见习第七天,老师让我为一位老奶奶测血糖,我却不会操作,老师一番话让我很惭愧:“小刘啊,你不是第一天来这了”。这提醒着我抓住后一段的时光,更加主动。
十四天的预见习,我多了见识,也从中学习,我知道那些知识,那些经历不会永远的停留在脑子里,但它的印迹已经在我的心里了,我将会带着这一切重新出发,走向我的未来。
07
马熙玥
什么是良医?在座的各位同学也包括我,将来学成后进入社会大多数都是要做医生的,但是真正能成为一名良医的又有多少呢?经过此次预见习我的所见所学,我认为,想成为一名良医,要有精湛的医术,有一双能“回春”的妙手。但如果只会看病,只会做手术,那与冷酷的机器又有何不同呢?所以我想,成为一名良医的第二步是一定要有同理心。纪录片《无影灯下》中讲到,医学诞生的最初就是出于对族人的帮助,这种帮助是有感情的,单纯的。
尽管医生如今已成为了一种职业,但我们仍然应该保持对生命的共情,对患者的理解。最后,我想,成为一名良医还需保持终身学习。医学的汪洋大海深不见底,许多病理机制都尚未搞清。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医学知识也在飞速发展着,这就更要求我们不能做时代的淘汰者,而是要终身学习,不断修正、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图文来源
以上同学
执行编辑
窦炜
责任编辑
梁佳颖
校审
畅兆锋王文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